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CCTV2: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铁装备引领国产盾构华丽逆袭
CCTV2: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铁装备引领国产盾构华丽逆袭

来源:中铁网

作者:中铁工程装备集团

点击量:9378

发布时间:2016-07-25

【  特大  】

  

 7月23日,CCTV2“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盾构机的创新基因》重磅报道,全方位解读中国中铁装备集团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实现国产盾构机华丽逆袭的奥秘! 视频网址:http://tv.cctv.com/2016/07/23/VIDEYS0PT3mt9RgKUCFxW0pa160723.shtml 央视文字报道 我们继续系列报道,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今天我们要关注的是创新这个话题,盾构机又被称为隧道掘进机,它有上百米长,重达数百吨,由数十万个部件组成,由于它主要是应用于地下施工,因此又被形象的称为“穿山甲”,盾构机的制造难度很大,在全球范围内盾构机这个领域,长期的被德国、美国和日本三个制造大国占据着,就在10多年前,我国95%的这种盾形机械,还是依赖进口,可是现在呢?国产盾构机已经占据了国内90%以上的市场,并且开始在国外的地下施工项目当中攻城略地。从无到有,从模仿、学习到与国外品牌同台竞技,短短10多年的时间,中国盾构机的快速的发展又是如何实现的呢?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各位领导,共同按动,马蹄形盾构机下线仪式启动球。” 2016年7月17日,在郑州的一个车间里,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机在一片欢呼声中成功下线。有别于常规圆形盾构机,这台盾构机的刀盘呈倒“U”形,形似马蹄,因此得到了一个形象的名字——马蹄形盾构机。 它高11米,相当于三层楼高,重达1600吨,可以和一艘军舰的重量相提并论。工序简单,施工速度快,安全性好,这台马蹄形盾构机的亮相,在我国隧道施工工艺与装备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标志着我国的异形掘进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时光倒退到10多年前,那时的中国,刚刚开始在隧道施工中使用盾构机,当时,这种机器全部要依赖进口。 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谭顺辉:“国内没有这样的技术,你必须得买它的,这个时候价格的话语权,是在它那里,它说多少钱就多少钱,你要进行任何一个变更,行,先把价钱加起来再说,由于技术在一定时候,一定阶段占据了最高点,那种傲慢,是让你最不接受的,那种傲慢不是说人性格上的傲慢,而是我占就着这个技术至高点,那种产生这个眼睛往下看你的时候,那种傲慢,很难受。” 1997年,为了建设西康铁路咽喉工程秦岭隧道,中国花费3.5亿元从德国维尔特公司购买了一台全断面硬岩掘进机。这是我国在铁路隧道施工中第一次使用这种现代化的隧道施工装备。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谭顺辉是当时的项目经理,使用过程中的一个小故障,让他体会到,对于盾构机而言,花钱的人未必就是上帝。 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谭顺辉:“我发动了我的调度部门,我的对口跟他们对口工作的翻译,跟他们对口工作的这个技术老总,去找他们来,不行,星期一再说,上班再说,很伤心,很伤心,就是我们中国人花了这么多的钱,买了这么个产品,还买了这么一个,受屈辱这种服务,我们是不心甘的。” 一台掘进机停工,每天都会带来近百万元的损失。可是德国专家严守8小时工作制,周末不加班,甚至从走出家门那一刻便开始计算费用,一个小时的工资就达到600到800欧元。高昂的成本、闹心的售后服务让中国在盾构机的应用上处处受制于人。 而对于正在发展的中国来说,铁路、公路、水利、城市地铁、海底隧道等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盾构机的需求占到了全球60%以上,自主研发生产盾构机成为摆在中国面前的唯一出路。 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斌:“如果说我们都不去做的话,那这个产品永远是外国人的天下,我们为什么不去试呢?” 在隧道里“摸爬滚打”了数十年、有着丰富隧道施工经验的李建斌,是中国最早开始使用国外盾构机的一批人之一。设计研发国产盾构机,不只是他们的梦想,更是现实的责任。 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谭顺辉:“当时(2002年)我们还是在,中铁隧道集团下面的一个制造厂,我们挂出了我们的横幅说,造中国人自己的盾构,真的是我们这样做出来的,到了最终2008年,我们造出第一台盾构的时候,那种心里面高兴,很自豪的。” 盾构机研发涵盖了机械、力学、液压、电气数十个技术领域、精密零部件多达3万多个。一切从零开始,花费了6年时间,在无数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中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中铁一号下线。自此,“洋盾构”一统天下的格局终于被打破,中国盾构机开始迅速占领国内市场,原本均价在1.5亿元左右的国外盾构机被迫降价30%。 这是中国盾构机的一个成功开始,创新没有止境,如今,马蹄形盾构机的问世又将中国盾构机的研制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设计研究总院顶管所所长范磊:“这个设备的话,是目前我们中铁装备,做的超大断面的一个,整机就前面这个白色的,看到这个盾体这一部分,已经可以达到900多吨。” 范磊就是这台马蹄形盾构机的主要设计人员,这几天,他每天都要到车间去看一看。为蒙华铁路白城隧道设计的这台盾构机,已经进入最后整改阶段,作为设计者,他必须盯紧所有的细节。范磊今年才刚刚30岁,走出校门没多久的他,虽然还很年轻,可是在盾构机领域,他得意的作品已经不止这台马蹄形盾构机了。 在他办公室电脑桌面正中心的这台盾构机,是他和同事们在2014年自主研制的世界超大断面矩形盾构机。 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设计研究总院顶管所所长范磊:“到最后真正成功的时候,我觉得那种喜悦就是,相当于自己,自己的想法,从图纸变成了实物,最终通过工业性试验,变成一个完美的成品,痛快。敢想的人和敢干的人碰到一起,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创新节是这样出来的。” 从常规圆形到矩形,断面的“变形”会使研制的难度系数呈数十倍递增,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家企业的盾构机敢在覆土只有3米的地下进行掘进。 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斌:“太难了,因为我们只要一掘进会扰动地层,这是毫无疑问的。”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中铁装备的专家、范磊和同事们花了整整三年时间,一次次实验、调试,最终研制出这台世界超大断面的矩形盾构机,仅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将郑州市中心一条长达105米的住干道下川隧道全部挖通,没有开膛坡度,没有断情,在市民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了整个工程,也让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拥有异形隧道掘进机研制技术的国家。也就是在那一年,中国中铁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国内超大、世界第二的隧道装备供应商。可是,与大多数机械设备的研发不同,每个工程使用的盾构机都必须要符合当地的地质条件和施工要求。这给创新增加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地下空间的每一寸掘进,都可能遇到棘手的难题。 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设计研究总院顶管所所长范磊:“你们预计啥时间能够开始恢复掘进,是质量出了问题了还是。” 眼下,范磊就遇到了一个麻烦。他为成都一个项目研发设计的矩形盾构机试运行不久,就出了一个小问题。因此,范磊每天都要和成都项目上的同事通一次电话,了解调试进度。 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设计研究总院项目所所长 范磊:“这是一个大概有1点10分,发了一个这个。” 记者:“凌晨1点10分。” 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设计研究总院顶管所所长范磊:“对,这是一个工人。” 记者:“这时候他们还在下面呢。” 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设计研究总院顶管所所长范磊:“对,还在设备里面。” 成都项目的地质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范磊和团队的预期,设备掘进效果不理想,只能暂时停工。这是自己负责的盾构机第一次出现这样的问题,业主的要求、工期的紧张、调试优化的难度,都让范磊感到了压力。 此时,身在成都工地上范磊的同事,项目设计负责人龚廷民更是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设计总院顶管所副所长 龚廷民:“我上面要试个东西。” “好的。” “来,我给他说。你直接关掉。” 七月的成都,35摄氏度,坐在工地指挥中心里的龚廷民早已满头大汗,眼神却紧紧盯着屏幕。从试运行出现问题到现在的20多天里,龚廷民每天都是这样度过。 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设计总院顶管所副所长龚廷民:“我们一共是设计了10个刀盘,底部三个刀盘的扭矩偏大,当整个盾体,完全进入到我们的洞门密封以后,就是这个扭矩,基本上就出现了频繁跳停,达到了我们设计的,超大额定扭矩,出现了一些报警的情况。” 虽然提前对成都的富水沙卵石底层做足了功课,但是当这台被寄予厚望的矩形盾构机正式开始试掘进的时候,设计之初的踌躇满志,很快却被失落的心情取代。 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设计总院顶管所副所长龚廷民:“因为是从一个充满,很自信的一个阶段,突然好像就是一下子,掉到了一个坑里面,就是这种很失落的感觉,一个设备,对于一个设计人员来讲,其实就是他的孩子,他的孩子表现不好,他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这是一样的。” 巨大的沙卵石导致设计的刀盘动力不足,掘进速度不理想,沙卵石沉积在刀盘底部,无法顺畅的出渣。虽然施工路段只有65米长,但却在成都市人流最密集的区域。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很恶劣的影响。 为了尽快让设备开始掘进,龚廷民和从集团赶来的专家每天都扎在工地上,工作时间超过了20个小时。从螺旋输送机的排沙效率、到增大刀盘搅拌能力、开口率、降低刀盘扭矩,一项一项调试、一项一项优化,工期就是命令,龚廷民必须担起这份责任。功夫不负有心人,7月11日这一天,设备终于调试成功,创新路上的又一个难题被攻克了。 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设计总院顶管所副所长龚廷民:“我们试掘进,第一次把我们的刀盘转起来,螺机的闸门打开,出的第一个石头,应该叫一瞬间打开,螺旋输送机的一瞬间,出来哗拉拉,整个螺机出来都是石头,而且粒径还都比较大,在这种状况下,一下子我们所有人,有种担子一下子,这个心情一下子,就是(心里)石头就落了下来,整个人瞬间,感觉到很轻松,很兴奋。” 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设计研究总院顶管所所长范磊:“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这样慢慢提高,所以这也算是,给我们一个经验教训,这样的话,人经历挫折之后会更强大,下一台设备肯定是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