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  大国工匠   >  “刀手”李刚,他是中铁装备走出的“大国工匠”
“刀手”李刚,他是中铁装备走出的“大国工匠”

来源:中铁网

作者:中铁工程装备集团

点击量:16377

发布时间:2016-10-21

【  特大  】

  

2.jpg

李刚,80年代末技校生的缩影,92年参加工作,进入到盾构机国产化的攻坚浪潮中,成长为当前国内最顶尖的盾构机电气高级技师。经过二十年在电气方面的摸爬滚打,他获得了“刀手”这个绰号,寓意在解决盾构机电气问题时的快稳准狠、干净利索。


 

“识图认字”,这样成长 

2003年,李刚从中铁隧道局修理厂调入盾构制造公司,恰逢“盾构机实验模拟平台”国家863计划刚落户盾构制造公司,李刚从一名最基础电气工入手,开始介入到“盾构机模拟实验平台”的863计划中,当时国内外市场均被“洋盾构”所垄断,“盾构机模拟实验平台”就是制造国产盾构的起步计划,他从图纸开始,梳理每个系统、每个电缆走势,每个接头对接,从零开始,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熟稔于胸,这个过程他用了整整五年。 

2007年,“盾构机模拟实验平台”通过国家“863”计划专家评审组验收,随后,他又投身到第一台国产盾构的制造之中,负责这台盾构的电气系统,2008年第一台盾构顺利下线,被适用于天津地铁的施工,也是国产盾构第一次用于“实战”,获得了施工方和业主的一致好评,从“一”开始,拉开了盾构国产化的大门。而今,中铁盾构不仅有用于地铁、山岭隧道、水利工程施工的盾构,更有走出国门,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黎巴嫩等国际市场大显身手的“中国盾构”,李刚就是这些设备的电气系统“操盘手”。


 

“望闻问切”,犀利“刀手” 

类似中医中的“望闻问切”,在长达20年的工作实践中,李刚也具有这一套本领。 

中铁37号盾构项目的返厂调试工作中出现了让人两难的问题——调试要用的驱动柜还在工地,但客户为了对设备的维修情况有全面了解,要求在工厂调试,驱动柜来回运输将超过十天的时间,大大耽误工期;若在工厂调试的话,盾构机所要求电压与车间电压又不符。面对这一问题,李刚在长年累月的经验积累中,利用车间现有的变频柜,通过精密的数据计算,提出了275kw电机在400V、29Hz的降压条件下使用的方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实现了电机降压在国内外电气行业的成功应用。

 这样的案例发生的多了,就成就了他“刀手”的绰号,也被车间工人戏称为“电气权威”。而这些技能源自其“精益求精”的匠心和长久的专注。


 

敢为人先,创新路上有风景 

中铁188号TBM是一个全新项目,电缆走向与常规盾构完全不同,作为国内首批次硬岩掘进机,李刚带领电气车间同事,查资料、定方案,经过论证实验,完美解决了电缆走向的规整问题;同样是中铁188号,如何提高传感器感应测量皮带机的准确性,他提出,将传感器的位置进行优化改进,将传感器用管卡固定在皮带机滚轴上,使滚轴和传感器成为一个整体,优化后,传感器及其感应点与滚轴的相对位置不会发生改变,在解决准确性的同时,也延长了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在企业五届创新设计大赛他频获嘉奖,他先后斩获两次三等奖,一次二等奖,在2015年还获得了装备十佳科技标兵称号。在“五小”创新创效活动中,他和他带领的电气车间也成为出品“作品”最多的车间。 

最近,李刚又将“变频系统”国产化作为新的研发课题,他讲到,这个课题已经写入了《公司五年科技规划》,若能研制成功,将使得变频系统从进口变为国产,每台将节省几十万元的费用,一年将节省近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