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动态   >  中铁装备:新机遇下崛起新产业
中铁装备:新机遇下崛起新产业

来源: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党委工作部(企业文化部)

点击量:4750

发布时间:2010-09-02

【  特大  】

   2010年6月19日上午,郑州火车站西出站口地下,一台巨大的盾构机组装完毕,发出震耳的轰鸣声,开始郑州地铁隧道的地下穿越。这就是河南造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盾构机 郑州九号 ,由中国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设计生产。 2010年3月,中铁装备设在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盾构研发制造基地开工奠基,预计年产盾构40台,产值20亿元,标志着我省在重大装备研发制造技术方面跨入了一个新阶段, 中铁盾构河南造 战略航母正式起航。 在 863计划 中诞生的新产业 盾构全名为盾构掘进机,是集光、电、液、传感、信息等多门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隧道施工设备,可在不影响地面状况的条件下作业,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承载世界最前沿技术的盾构机,被公认是衡量一个国家装备制造业水平和能力高低的重大关键装备。   进入新世纪以来,盾构机在北京、广州、上海等10多个城市地铁和穿江越洋隧道施工领域,发挥出巨大的效用。但是,由于盾构制造工艺复杂,技术附加值高,一直被德国、法国、日本等少数发达国家所垄断, 洋盾构 一度在我国市场的占有率高达95%以上,且价格高昂。 为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局面,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水平,国家于2001年将土压平衡盾构关键技术研制列入 863 计划,决定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盾构从引进消化吸收逐渐过渡到国产化自主设计,拉开了我国盾构产业化的序幕。   其实,早在 863 计划发令枪响之前的1988年,中国中铁人就已冲出了起跑线,在北京地铁建设中自主研制出插刀盾构并获国家专利,提前进行了技术储备。2002年成功入围国家 863 计划后,即于当年8月投入巨资在河南新乡建立起第一座盾构产业化基地,迅速加快了在国产盾构产业化征途中的步伐。   经过不懈的科技攻关,2005年3月,他们自主研制出刀盘刀具在上海地铁二号线软弱地质成功进行了工业性试验。2006年,他们研制出适合北京地铁沙砾岩层的刀盘刀具,创造了平均月进尺382米的纪录,在研制适合不同地层的刀盘刀具方面取得成功。   2006年6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将盾构研制列入16项重大技术装备之一,大大促进了盾构产业化进程。这年,研发人员很快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在盾构最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盾构控制系统模拟检测试验平台并投入使用。2008年4月,我国自主研发、自主设计的 中国中铁一号 盾构,在河南新乡下线,并成功应用于天津地铁施工。   经过近十年的 863 计划课题项目研发,中铁装备 这个脱胎于中铁隧道集团,成长为中国中铁核心板块的新兴企业,不但打破了我国盾构单纯依赖进口的局面,从无到有地推动着盾构产业的飞速发展,中铁装备本身也从小到大,快速成长为中国装备制造业一颗闪亮的新星。2009年中铁装备已生产盾构12台,截至2010年7月底,公司新签盾构合同26台套,已出厂10台套。预计全年可实现盾构销售20台以上,为打造河南现代装备制造业强省写下了浓重一笔。 伴随巨器成长的 动力型 研发团队 从研制出第一台插刀盾构算起,为实现 打破 洋盾构 垄断,振兴民族装备制造业 的夙愿,中铁装备人走过了10多年的研发历程。滚热的汗水浇灌出了盾构这个庞然巨器,也勾勒出一串闪亮名字:李建斌、韩亚丽、张宁川、肖俊祥、卓兴建、王杜娟 正是他们大胆创新、敢想敢干,把最原始最简单的设计图纸当做教材,把盾构机施工现场当做课堂,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盾构从引进消化吸收逐渐过渡到自主设计,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盾构,带着强大的动力推开了盾构产业发展的大门。   4年前的一个夏天,在广州地铁五号线,海瑞克盾构机掘进过程中无规律中断,国内专家束手无策,只好从国外请来专家处理。当他们看着德国专家仅用了半个小时就轻松地走下盾构机时,中铁装备研发团队成员震惊了 困扰他们几周的难题就这样轻易解决了。 他为什么能这么快就修好? 他们暗下决心要掌握这魔术般的技术。   2006年,设计研发团队依托正在建设的武汉长江隧道,开始了盾构核心技术控制系统的研究,通过一年的反复数据推算、推演和再设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模拟试验平台建立起来了。之后,南京地铁TA03标掘进中突然停机,研发团队仅用半个小时就解决了这个难题。他们笑了,因为他们实现了4年前玩魔术的夙愿。   为了吃透技术搞创新,他们守在盾构机旁,每天在井下工作10多个小时。 要说不辛苦那是骗人的,但是每想起来自己设计的盾构比洋货好用,承担着我国那么多重点工程,心中涌动的自豪感就给了我很大的动力。 王杜鹃颇有感受。   公司总经理韩亚丽兴奋地告诉记者: 中铁装备的盾构已受到市场青睐,产品遍及全国十多个省市。不久前,重庆轨道交通一次就签下9台硬岩盾构购买合同。我们不仅已经消化吸收了几乎所有国外的盾构技术,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20多年的施工经验,比国外生产厂家更懂中国的地质情况,可以将施工经验融入产品的设计研发,针对不同的地质状况量体裁衣、进行个性化设计和制造,使我们的盾构机更经济、实用和人性化。 创新 亮剑 引领新兴产业 过去人们把创新看作是冒风险,现在不创新才是超大的风险。公司就是要通过创新,亮出我们的 宝剑 ,打出我们的气势,舞出我们的风采。 中铁装备公司董事长李建斌,这样看待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耐人寻味。   21世纪是地下空间的世纪,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城市地铁隧道、越江隧道、市政管道等工程将需要大量的盾构。 十一五 期间,获批建设地铁的16个城市新建里程合计1009公里,盾构的需求量在200台次以上,仅郑州近期规划就有6条地铁线。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催生了巨大的盾构市场空间,据专家预测,未来15年这个市场的规模能达到上百亿。   市场经济没有孤独者。庞大市场蛋糕的诱惑,吸引了国内十多家企业积极开发,但大多数厂家未能真正掌握设计制造的核心技术,而中铁装备拥有较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   但坚持自主创新,并非故步自封。中铁装备在和国外厂商保持紧密的联系,及时吸收国际先进的理念和前沿技术,并把这些思想及时融入盾构研制过程。同时,他们还与国内优势企业及大专院校组成了长期高效稳定的产、学、研联合攻关研发队伍,对盾构进行深度研发和持续改进,及时将研究成果转化。2010年5月,在河南省的直接支持下,中铁装备发起并组建了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郑州蝶阀厂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宇通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6所高等院校作为合作院校的 河南盾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集中优势兵力,进行泥水盾构、中小型盾构的开发与岩石掘进机的研究。这将直接培育、拉动河南的机械、电力、液压、材料、传感器、运输、工程施工、技术咨询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并间接带动机械加工、材料、运输物流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创造是企业价值所在。中铁装备人坚信,成功源于创新,要以创新的理念造中国盾构,挺起民族装备制造业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