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动态   >  中铁装备首台TBM诞生记
中铁装备首台TBM诞生记

来源: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党委工作部(企业文化部)

点击量:7900

发布时间:2015-03-25

【  特大  】

   2015年1月26日,在中铁装备集团盾构车间里,随着中铁188号-TBM红白配色的巨大刀盘缓缓转动,全长300多米的直径8.03米全断面岩石掘进机(TBM)经过24个月的艰苦奋战终于正式下线,研制出这台工程“穿山甲”的TBM团队的年轻人终于露出了笑容。 “钢铁巨龙”郑州腾飞,打破“洋设备”垄断 TBM,是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的简称。在我国,习惯上将软土地层作业的隧道掘进机称为盾构,将用于岩石地层的称为TBM。作为机械、电气和液压领域高科技成果的集大成者,TBM集掘进、支护、出渣、运输于一体,可以实现隧道作业一次成型,因此又有“隧道加工厂”的美称。 眼前的这台TBM刀盘直径达8.03米,有6个成年人高,重达1500吨几乎可以和一艘军舰等量齐观,此外300多米的全长,使得它成为一条当之无愧的“钢铁巨龙”。 最令人振奋的是,直到2014年,国内仍是“洋设备”一统天下的局面,而中铁装备集团自主研发的直径8.03米TBM横空出世,打破了洋品牌的垄断。“这是中铁装备在相继完成了复合地层盾构、穿江越海泥水盾构、矩形盾构等高端装备之后,又一重大技术突破。”中铁装备集团董事长李建斌介绍说。 不甘受制于人,中铁装备率先“吃螃蟹” 众所周知,虽然TBM代表了盾构制造业的先进水平,但整台TBM设备多、系统多、元器件多,零部件甚至达到3万多个,其组装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那么,企业为什么不继续发展盾构制造,却要劳心费力研制出如此复杂的TBM设备呢? “TBM被称为‘掘进机之王’,如果一个装备制造商只具备盾构的生产能力,而生产不出TBM,说明它还不够强。”对此,中铁装备集团设研总院TBM所所长贺飞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而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来说,能否自主研制出TBM,侧面展示了一个国家的高端装备科研水平是否成熟。 据了解,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大潮推进,铁路、公路、水利、城市地铁、海底隧道等大量长大隧道需要开挖,从线路选择、施工技术难度、掘进速度、环境保护等角度考虑,传统钻爆法已不能完全承担这些建设任务的挑战,TBM的需求量由此加大。 1997年,我国引进首台TBM设备,用于西康铁路的秦岭隧道,当时市价2.6亿元。目前国内已有30台TBM,完全依赖国外进口。国内厂商则大多承担部分结构件的加工任务,未涉及核心制造技术。TBM产品的研发、制造一直为国外厂商垄断,设备成本居高不下,进口来的TBM在使用过程中出了问题,维护时还会受到国外专家的百般刁难。“掌握了不了TBM核心技术,就无法改变处处受制于人的命运。”此后的时日里,每当回忆起这一幕,中铁装备集团董事长李建斌仍感触良多。 为了打破这一局面,2006年2月13日,《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明确指出要“加快大断面岩石掘进机等大型施工机械的研制,尽快掌握关键设备制造技术”;同时,发展全断面硬岩掘进机研究成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重点领域中的优先主题;此外,国家科技部还将敞开式TBM列入“十二五”国家863计划和973计划进行研究。 “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中铁装备集团着眼全局,响应国家号召,于2011年率先成立了TBM项目组,进行硬岩掘进机的设计研发。 大胆操刀“动手术”,他们让洋设备“服中国水土” TBM构造复杂,设备密布各种高精密元件,涵盖机、电、液等技术领域,科技含量极高。相比国外我国TBM研究起步较晚,前期技术积累薄弱,第一手资料十分匮乏。 在这种情况下,中铁装备TBM项目组的年轻人们勇敢挑起了重担,不畏艰辛,先后远赴西秦岭、中天山、引红济石、重庆地铁、辽西北等项目进行上百次深入调研,重点了解TBM的构造、配置、工作原理、设备问题处理,虚心向那里的一线技术人员学习。 项目工地环境偏僻,往往需要翻山越岭,且住宿条件简陋。凭着一腔激情和钻研精神,TBM项目组的年轻人们硬是耐下了寂寞,在工地上一待就是几个月。为了获得TBM第一手施工资料,TBM项目组的高渐宝顶着38度的高温,在条件恶劣的山岭隧洞里蹲守整整16个小时,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子。在这个过程中,TBM项目组的小伙子们承受了太多来自外界的冷嘲热讽,但他们始终饱含热情、没有轻言放弃。 中铁装备TBM项目组还将学来科研经验积极运用于实践中,他们承接了大量TBM优化升级和旧产品翻新改造业务,通过一次次对发生故障的国外TBM做“手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TBM“起死回生”的传奇。 2011年,应用于甘肃引洮供水主干渠7号隧洞的国外品牌TBM“不服中国水土”,TBM项目组对其进行了“再制造”。原来,外国制造商设计的刀盘为单向出渣,但应用的项目标段为饱水疏松砂质岩层,地质偏软,造成仰拱侧滚,最终从皮带机处发生涌水涌砂事故,进而造成刀盘“僵死”。TBM项目组根据地质条件和掘进需求对这台“洋设备”做了“手术”,包括刀盘、盾体、主驱动等,改造为双向旋转、双向出渣,成功解决了仰滚侧翻的问题,连续三个月掘进里程超过1500米,并创造了月掘进1868米的世界纪录。 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跑项目”、改造“洋设备”的过程中,中铁装备集团TBM项目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科研积淀逐渐加深,这也让他们在对外工程竞标中有了更多更足的底气。 与洋品牌角逐,中铁装备信心十足 2014年1月,吉林引松供水工程TBM施工向全球公开招标。往常,竞标场上都是外国人的天下,而这一次,中铁装备集团第一次站到了舞台中央,而它的竞争对手们是海瑞克、罗宾斯等全球顶尖装备制造商。 “国内的装备制造商,能做好TBM吗?”吉林方面的业主投来质疑的目光,国产设备缺乏施工案例,这让业主不得不心存疑虑。 “到目前为止,我们不仅消化吸收了几乎所有国外的盾构技术,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20多年的施工经验,比国外生产厂家更懂中国的地质情况,可以针对不同的地质状况量体裁衣、进行个性化设计和制造,使设备更加经济、实用。”面对质疑,中铁装备集团总经理谭顺辉信心十足地说。 为了拿到这笔订单,中铁装备集团的董事长李建斌、总经理谭顺辉、副总经理赵华、总工程王杜娟,多次前往吉林与业主诚意沟通。与此同时,技术人员也马不停蹄地对方案进行反复优化设计。最终,凭借过硬的TBM技术、价格优势,在这场角逐中,中铁装备集团笑到了最后,于2014年3月顺利拿到了订单。 这便有了后来依托国家“863、973”计划自主研制的直径8.03米全断面岩石掘进机(TBM)。 不畏挑战,车间里拼合“钢铁巨龙” 2014年,中铁装备集团TBM所有班组成员日夜奋战150天,绘制了3万多张图纸,终于完成TBM设计出图任务。有了图纸,接下来就进入盾构车间加工制造环节了。岂料,在首次安装TBM轴承密封圈耐磨带时遇到了严峻挑战。 轴承密封圈是TBM上一个重要部件主要作用是防止杂物进入轴承内部,为了避免密封圈与结构体磨损,在结构体上需要套上厚度为1.6mm的金属耐磨带。金属耐磨带为圆形条状,安装时采取热套方式,金属耐磨带薄脆且易变形,安装要求十分严格。 第一次进行耐磨带热套时,车间里围上很多人,中铁装备集团盾构公司的操作工人手持加热枪为结构体加热,这是在TBM项目组指导下的首次进行耐磨带热套操作,大家明白这是一道很重要的工序。围观的人则纷纷举起手机、相机记录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很快,加热程序结束,耐磨带被众人套上结构体。一切看上去都很顺利,耐磨带紧紧套在了结构体外圈,但质检人员仔细探看后,宣告了这次操作的失败。原来,耐磨带与结构体有一部分并未完整贴合。人群中发出一阵叹息,“大家由兴奋到失落,当时就有好几个小伙子难过得快要哭出来。”中铁装备集团副总工程师、盾构公司总经理贾要伟后来回忆说。 手被磨破、被耐磨带烫伤,盾构公司的小伙子们没有叫一声苦,他们唯一的目标就是挑战眼前的难题,完成耐磨带热套操作。认真总结了失败原因,两天后大家重新开始了耐磨带的套装操作,这次他们增加了加热枪并延长了加热时间。加热、套装、加固一气呵成,耐磨带终于成功套装完毕,大家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接下来的组装工作就相对顺利得多,2015年1月24日下午,刀盘运抵盾构车间,工人们奋战一个通宵,终于完成了TBM组装的最后一道工序。 五大突破点闪耀,创新之花盛开在中铁装备 这台依托国家“863、973”计划自主研制的直径8.03米全断面岩石掘进机(TBM),闪耀的五大创新点令人瞩目:TBM整机多系统协调控制集成技术,硬岩环境下高效破岩的刀盘高强度、非线性布置、小刀间距设计技术,不良地质条件下的高效、安全、快速支护系统设计技术,复杂多变地质条件的TBM三维激发极化超前地质探测预报技术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如果把整台TBM设备比作一只‘穿山甲’的话,那么高效破岩的刀盘就是它的‘利齿’和爪子,让它钻得更快;而超前地质探测预报技术则是它的‘眼睛’,让它看得更远。”中铁装备集团TBM所技术人员张世展说。 值得一提的是,中铁装备TBM技术人员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强度、耐冲击、韧性和耐磨性好、寿命长的大直径19〞盘形滚刀,一举打破了国外垄断,使得制约我国TBM国产化的核心关键部件之一的刀具,逐渐成为独立的产品制造产业。 中铁装备集团总经理谭顺辉介绍,岩石掘进机(TBM)的成功研制对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我国高端基础元器件的产品升级和产业发展,如大型精密轴承、大型高精度传动零部件、液压元器件、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等,都将为其提供应用和发展平台,以此逐渐形成我国TBM设计制造的新兴产业,为国家基础建设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