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你争我赶共赴“盛宴”
你争我赶共赴“盛宴”

来源:中铁网

作者:中铁工程装备集团

点击量:8769

发布时间:2011-11-01

【  特大  】

  

23_11_46_77655.jpg

编者按:随着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及大型工程项目的大规模投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盾构装备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年需求量约占全球市场总需求量的60%。而作为装备制造业的标志性产品,盾构设备一直以高技术含量、多学科交叉、制造工艺复杂为限制门槛,使其成为典型的 精英俱乐部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也只有包括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日本等少数几个工业发达国家的不足20家企业能够设计制造。但奇怪的是,眼下,进入盾构机生产领域的国内企业总量,已倍数于外国企业之和,而且仍在增长中。尽管,其中的大多数是在扮演 店小二 之类的角色。而少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国内企业,在市场需求集中释放,正欲大展身手时,却陷于被国内市场 边缘化 的尴尬处境,只能到国际市场中去争取机会。这看上去的确是对发展自主盾构装备产业的一种嘲讽。  

应该说,目前国内盾构领域已成为一个各方追逐利益的 博弈场 。而在跨国公司清晰战略的映衬下,更凸显出国内盾构市场的无序与无为。  

本报装备周刊从今天起将分6次陆续刊出长篇报道 《盾构迷局》,敬请读者予以关注。 

在中国日益重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今天,不采用代表现代最高掘进技术成就的盾构装备,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在中国,习惯上将适用于软土地质的隧道掘进机称为盾构机,将用于硬岩地质的隧道掘进机称为TBM。而在欧洲,盾构机和TBM统称为隧道掘进机。盾构机具有开挖快、优质、安全、经济并有利于环境保护等优点,使过去不能施工甚至难以想象的工程成为可能。最典型的已完工程如英吉利海峡隧道、日本东京湾海底公路隧道;在建的如瑞士Gotthard铁路隧道、南非Lesotho引水隧道等;拟建的有直布罗陀海峡隧道、白令海峡隧道等。 

中国历来就是一个惯于创造人类工程奇迹的国家,在这方面永远值得期待。不过,眼下在制造重大工程施工装备 盾构机上,我们正在创造另一个 奇迹 。 

丰腴的羔羊肉 

据报载: 无锡新区交通装备产业园内的巨力重工机械公司正在制造首批五台盾构机,用以服务无锡地铁建设,今年6月,将先交付两台盾构机。这标志着本土生产的地铁施工装备首次运用到无锡地铁的建设工程中。

 而此前另一条报载的 首台地产盾构机10月底下线,将专门用于地铁2号线建设 消息中,主角则是羊尖机械高铁产业园内的无锡盾建重工制造有限公司。消息中写到 预计到今年年底,无锡盾建重工制造有限公司销售额将达5亿~8亿元,到2015年,将形成年产100台盾构机,50亿元的销售规模,无锡自主生产的轨道交通装备将服务全国各地的城市建设。 

这两则消息对 首台 、 首次 的描述显然是相互矛盾的;在盾建重工的年销售额预计上也很不靠谱。但这些似乎都不重要。因为,由此引出的其他话题或许更让人关注。首先是作为与苏州、成都、昆明齐名的无锡轨道交通工程业主,曾以谢绝国产装备,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投标方使用进口盾构机产品,而令国产盾构品牌无可奈何。那么,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下,两家企业竟然迅速进入技术门槛很高的盾构制造领域,并成功赢得 上帝 的认同,在操作手法上是否很值得借鉴呢?其次是在一个二线城市,同时出现两家盾构装备制造商,不知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是鼓励自主投资及相互竞争促进,还是为重复建设再次提供例证?再其次是在全国统一市场尚未形成,盾构机市场条块分割,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并存,造成非市场化因素充斥的格局下,任何包括像盾建重工这样有远大产业抱负的企业,在推进业务增长的同时,难道不应该把控制风险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  

2009年12月,国务院批复了22个城市的地铁建设规划,总投资超过8820亿元。目前,不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地铁项目正如火如荼展开,而且,根据国内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图显示,至2016年,中国将新建轨道交通线路89条,总建设里程达2500km,投入施工的盾构机约在250台以上。再加上大型的越江隧道、公路隧道、市政工程等需求,预计国内各类盾构机的年市场规模相当可观。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城市化战略的不断推进,市场需求的旺盛期将持续15~20年。  

群雄争食  

在全球化形势下提升国际竞争力,是中国装备制造业所面临的共同挑战,要实现调整结构,创新升级的目标,市场需求的引导与刺激作用是重要的条件之一。而盾构市场需求的集中释放,使资本 洼地效应 充分体现。目前,国际产能大量涌入,全球顶级的盾构装备制造商已悉数布局中国市场。它们或直接进口产品,或采取合资合作的方式,以技术优势和灵活运作,聚焦于市场份额的超大化。眼下,很容易发现,围绕着已被批复地铁项目的城市,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盾构机合资合作企业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再加上归口市政、水利、公路、建筑等系统的同类新办企业,目前,准确统计涉足盾构生产领域企业数量的难度,就如同要拉出温州阀门产业群的详细名单。而且,这还不算完。据悉,目前稍具实力的中国重型机械制造企业以及一些跨行业企业都纷纷进入盾构机制造领域。以下请看几则媒体公开报道的消息:  

武重集团与德国海瑞克(广州)隧道设备有限公司合作生产的 武汉一号 盾构机,今年4月在武汉市东湖开发区佛祖岭工业园武重新厂区下线。这台盾构机从2008年12月底开始进行装配。据武汉市政集团技术负责人介绍,这台盾构机将用于武汉地铁2号线宝通寺车站。而海瑞克(广州)隧道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文乐表示,海瑞克与武重携手,将向中部市场辐射。  

5月19日,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与日本隧道设备株式会社签订协议,双方商定共同在武汉生产盾构机。武汉船机与日商的合作,将采用合作制造,联合品牌。新生产基地计划投资8亿~10亿元,设计年产盾构机50台,产值超20亿元。据悉,日本隧道设备株式会社是由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株式会社与世界第二大钢铁集团 日本JFE公司联合组建,专业生产隧道设备,在此领域有近百年历史,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已参与北京、上海等城市地铁和南水北调等30多项重点工程。  

在国内上市不久的秦皇岛天业通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也将未来经济增长点定位在盾构机产业。公司计划与美国罗宾斯公司合作进军盾构高端市场。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眼下,连没有多少相关制造经验的锅炉企业,也在与外方企业合作承接盾构机订单了。面对如此局面,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国内盾构行业已经陷入无序和严重的超饱和状态,而过度的竞争很有可能给行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而在记者看来,对于那些纯粹的垄断行业而言,其实盾构领域算是幸运的了,尽管有高技术壁垒,但毕竟是完全开放的领域。而对于一些合资合作企业来说,较低的机会成本和可控资源使操作优势尽显。或许,它们进入盾构生产领域本身就不在乎是否能做成产业,只要占有一条垄断渠道,兑现自己能得到的那部分利益就足够了。也许利润水平还没有达到 有百分之五十,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百分之百,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 的程度,但在过程中, 地方保护、权力设租寻租、行业垄断 这样的词语总是让人挥之不去。至于自主技术产业发展的质量,显然不在其考虑范围之内。这看似荒唐,但却是现实存在的。